每年的初冬,城南四季果园的文旦就开始飘香。然而,这些可口的文旦,今年却没有像往年一样,让四方的采购商前来“寻香”。 “福建、湖南、四川,这些地方今年大面积种植柚子,并且批发价只有1元/斤,比我们廉价 了大半,往年的大客户今年基本没影子了。”说起自家地里种植的10多亩文旦,种植户张达平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价格下跌仍难挽回市场,百亩文旦“待嫁” 城南镇殿嘴头塘村毗邻玉环,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文旦果肉细腻、口感清爽,历年来十分受欢迎。 然而,近期,当记者走进果园时,今年的场景却和往年截然不同——没有大客户成车成车地拉货,没有散户的讨价还价,百亩果园里只有零星的几个果农在采收文旦。“生意太难做,往年的大客户,今年一个都没来。”一位正在采收的果农叹了一口气,“一棵树能结出两三百斤果实,我种了200多棵,以前大客户能拉走六七成,今年猛的没了。” 遭遇一样尴尬的,还有很多果农。“以前文旦都卖2.3元左右一斤的,今年最低卖到1.6元/斤,整整差了0.7元/斤,还是很少有大客户前来。”有着10多年种植经验的果农张达平说,因为今年福建、湖南、四川等地柚子大量上市,并且收购价仅为1元/斤,这些大客户自然就少了。“再加上我们这边的文旦水分较高容易裂果,运输途中还会产生损失,所以,我今年基本没再接到大客户的订单了,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遭遇。” 果农发力,“走出去”赢市场 文旦成熟了,少了大客户的订单,张达平这些果农就动起了脑子。“得把它们卖出去,要是烂在地里,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于是,张达平印了很多名片,一张一张发到各家公司和企事业单位。“日前,我接到的订单都只是客户口头上答应的,是不是会足量、按时跟我进货,我心里也很没底。”张达平说,自我在电视上看到跑业务的常常用这种方法招揽客户,效果还不错,于是自我也想出了这招。“现在和以前情况不同,往年,在果园里守着,就会有客户上门来采购了;但是,今年我们需要‘走出去’,为自我找生意。” 张达平的这招奏效了。“温岭很多大企业现在都成了我的客户,他们常常会组织员工和客户来我这儿采摘文旦。”张达平说,自我种植的5万多斤文旦,这些大企业就“摘”走了1/3左右。 传统农产品销售迎来转型期 “这个大,摘这个!”“好,把袋子递过来!”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城南镇四季生态观光园里,五六十个观光客正忙着采摘文旦。这批客人,是一家保险公司组织过来的。“上午来了50多个,下午还有一批,今天,我们组织了70多人来采摘游。”该公司主管元建国笑着说,有个同事不久前在这里摘了几个文旦带到单位,大家一品尝,感觉滋味很不错,就组织了这个采摘游活动。 像是这样的团队采摘,这里的果农们每日都要接待好几批。“平均下来,任何人都会带走四五十斤文旦,一整天能摘走一两千斤呢。”张达平笑呵呵地说,果园附近还有饭店,自我种植的产品还能够以农家乐的方法卖出去,“采摘游很受欢迎,一斤售价2元左右,这也是笔不错的收入。” 如今,很多果农开始探究起新的出售方法。“像是把产品精包装,走高端路线等,通过转型来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张达平说,在这样的探究下,即使少了大客户的订单,城南的文旦也会有个好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