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家里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7万多,我家里有五个人。那时候都埋头在矿山里面搬石头,不知道外面改革开放之后的形势,关停了之后大家都意识到那个水泥厂 关得太迟了。”为什么说关得太迟呢?赵水根说,关了水泥厂,他们才意识到生活不只有靠山吃山一条路。正因为生态环境好了,他的农家乐才能这么红火。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安吉正在将生态文明写入所有村庄的村规民约,从垃圾不落地、过节不放炮开始,让生态意识走进村民心中。 “我们要超过城里人,让城里人到我们农村来感觉农村不逊色于他们,要让我们农村村里有自豪感,所以必须要有生态文明这样一个做法。”安吉县高禹村书记李更正对记者说。 走进安吉余村,青山绿水环绕,街道屋舍俨然。然而我们遇到的这位村民却说,十几年前,无论是他还是村子,都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村民赵水根告诉记者,十多年前,镇里办了三家水泥厂,自己是余村石矿里的一名爆破工,每天干着危险的工作,拿到的薪资却谈不上多。“那个时候经济条件差,收入也很低。像我这样搞爆破工作的工资还高一点,有36块一个月”。 赵水根告诉记者,虽然当时物价还很低,但这36块却是他一锤子一榔头,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而这样的情况发生改变,则是在水泥厂关停之后。他在乡镇企业工作了几年,眼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2015年,他便办起了一家农家乐。而到了现在,这家农家乐带给他的收入和当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