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出生在杭州郊区一个 美丽的小山村 白水涧, 喝着白水涧的水、品着白水涧的高山野茶长大。 关于茶的记忆, 在我脑海里始终没有淡忘。 茶, 越泡越淡, 而记忆 却越来越浓。 小时候,春耕还未开始,母亲总是带着姐姐上山采野茶。 那时候采茶人不多,乡亲们大多采一点自家够用就行; 有的干脆不用茶, 因为门前小溪水,清澈见底,没有任何污染,用手一捧就能入口; 而母亲总是要多备一些野茶,用于招待客人, 每年都让我带一些送给老师和城里的亲戚。 那时对茶,没有多深理解, 只知道喝茶解渴, 放学回家,捧起大茶缸,一通牛饮,感觉痛快, 仅此而已。 长大后,渐渐觉得茶中蕴含着许多内涵。 茶 是一种礼节。 来客人,第一想到的,是端上一杯热腾腾的茶, 而且必须是双手端上,以示礼貌; 走亲访友,接过主人端到跟前的茶杯, 心理总是暖暖的。 茶 是一种心情。 到城里读书后,渐渐觉得茶能释放心情。 无聊时,去茶室解闷; 郁闷时,上茶室向好友叹苦境; 高兴时,三五好友,相聚茶室,谈古论今; 恋爱时,约会茶室,向女友倾诉衷肠—— 茶还是一味良药。 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高, 能促使脂肪氧化,排出胆固醇,促进解毒作用; 茶能兴奋血管中枢, 增强心、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肾小球过滤率,使尿液增多; 茶还能振奋精神,活跃思维,消除疲劳,增强记忆。 茶还有预防癌症作用—— 喝茶有益健康。 茶 是一部历史。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 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 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 寻根溯源, 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 引种的茶种, 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 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 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 茶的发展,演绎着历史的发展。 茶 更是一种文化。 它是融养生文化、健康文化、旅游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 新文化。 茶文化, 不仅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活跃了旅游商品市场, 还能激发人们的诗情画意。 古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是受到茶的启发,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唐代杰出诗人 杜甫, 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 当时杜甫年过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禄难沾,有归山之念。 此诗虽潇洒闲适,仍可见他心中不平。 诗仙 李白 豪放不羁,一生不得志,只能借诗言志,而现实中,他异常苦闷,沉湎醉乡。 如他诗中所云: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当他听说荆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饮“仙人掌茶”,虽年愈八十,仍面如桃花时,也不禁对茶唱出了赞歌: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深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俪芳津,采眼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诗人 白居易, 对茶怀有兴趣浓厚,写下不少茶诗。 他的《食后》云: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 茶, 没有浓重的色彩,只有淡淡的清香,它却有着神奇的功效。 茶, 不是生活必需品,只是生活的点缀,但多数人离不开茶。 古代不乏煮茶论诗的名人, 如今的上班族,谁的办公桌上没有一杯清茶陪伴! 茶, 在我的生活中是伴侣; 茶, 在我的生命里是知己; 茶, 永远在我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