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绿道灵峰段起于竹博园大桥,到南屿桥止,全长3.6公里。项目建设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竹文化、山水文化、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建设可行、可游、可望、可居的绿色廊道为目标,全力展现安吉的大美绿水青山,以及人与自然的美满共生。 这段绿道的打造充分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安吉绿道一期总设计师梁中菲推荐,绿道依丘就势,利用山型建设歇息平台;顺水而行,串联滨河景观。沿线既有四季有花、常年有绿的自然生态,也有深潭、浅滩、湿地等水域生境,还有戏水、露营、写生的人文场景。“我们在建设中‘约法三章’,90%水岸线和湿地不触碰、沿线直径5公分以上乔木不破坏、重型机械尽可能不进场、建筑用料要回收利用。”她补充。
这些想法贯通始终。一株朴树肆意生长,挡在了道中央。树走还是道绕?设计师和建设者们坚决果断地挑选了第二种方法。施工中尽可能选用本土用料,就有了建设者就地取土,用现代工艺打造的两百米生态素土路。混凝土制的排水沟与环境格格不入,建设者干脆就势打造了水系,“藏”好了排水沟,白鹭歇停的小节点也顺势而成。此次建设中还率先运用了“无色块苗”概念,让新种下的花卉苗木仿佛天然生长。
这条绿道凸显着乡野意趣、乡村风韵、乡愁记忆。施工单位负责人黄全斌说,在这里,能看到的是含笑、乌桕、香樟、桂花、垂柳、水杉这些安吉乡村最为经常见到的树木,新栽种的植物差不多都写着“本土”两字。节点布设充分保留了原乡风景:白鹭成群结队,栖息生养,成就了“白鹭鸣涧”。“浅草寻踪”里有二十余种本土水生植物,“浒溪嬉鱼”里鱼戏水深处,“柳岸听风”的主角是一株旱柳,百余年来垂岸听风遣。
这条绿道有心意。“白鹭鸣涧”大片彩绘,让混凝土桥梁不再突兀。彩绘上的石子“复刻”了现场的卵石,真假难辨,水平面也与现实河道保持一致。这条绿道有故事。“梅康问桥”纪念的是四百余年前的凡人善举,“敢当让畔”为古今一样的义举作了记录。这条绿道有想法。它将沿线小区、景点景区、苗圃、驿站、公共空间悉数串联起来,让群众游客沿着这条道就能尽享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