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的生活污水就装在屋后的水池里,池子装满了就直接排放到长寿湖中。”在长寿湖边,农家乐经营业主张洪指着一个废弃的水池告诉重庆日报我们。几年前,长寿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每户农家乐需要修建生化处理池,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张洪说,处理后的污水也不直接排入长寿湖,而是用来灌溉血橙。去年农家乐的血橙大获丰收,吸引了很多游客。 “开办农家乐是当地村民增加收入致富的主要途径,日前,长寿湖附近共有20余户农家乐,过去,除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乱扔乱放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长寿湖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2015年,长寿区在全市率先建成“户集、村收、镇归、区运输、区处理”的乡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置模式,180多个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长寿湖景区也被纳入处置范围,附近周围农家乐的垃圾有了专人收集清运,从源头上杜绝了固体废弃物对景区的污染。在离张洪农家乐不远的垃圾收集点,重庆日报我们看到,垃圾密闭箱已被多种生活垃圾占了近一半,半小时内,先后有3位村民提着袋装垃圾过来,堆放在垃圾箱里。 “每过几个小时,垃圾车就会来清运一次。”张洪说,自从有了垃圾箱,他和村民们都改掉了随手乱扔的坏习惯,与此同时,他还在农家乐里贴上了“请勿乱扔垃圾”的标语,提醒游客保护环境。 通过这些举措,长寿湖附近周围农家乐已实现污染“零排放”,景区水质逐年改善。“日前,长寿湖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局部区域达到了Ⅱ类水质,沿湖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管理。”长寿湖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保持生态优先原则,增进绿色产业发展,使整个长寿湖实现可连续发展。 作为西南地区比较大的人工湖,现在的长寿湖风景如画,岸绿水清。但在几年前,因为农家乐污水的无序排放,景区环境曾一度受到影响。2010年,长寿特意编制了《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环境改善规划》,确立了“控源治河、生态修复、长效治理”的防治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究实施,污染管理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