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家院 十渡桃源仙谷玻璃台黑龙潭雾灵山白河湾漂流青龙峡云蒙山黄花城水长城石林峡灵山雁栖湖爨底下村
幽谷神潭挂甲峪京东大峡谷密云水库金海湖百泉山龙庆峡云梦仙境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京都第一瀑捧河湾
古北水镇古北口长城司马台长城玉渡山喇叭沟门清凉谷延庆百里画廊京东大溶洞蒲洼乡
天津农家院 蓟县盘山毛家峪翠屏湖黄崖关长城九山顶梨木台八仙山青山岭郭家沟东山村小穿乡野公园紫云水岸香草园
九龙山吉姆冒险世界车神架西井峪
河北农家院 坝上草原农家院大全丰宁坝上草原张北坝上草原中都草原草原天路)、沽源坝上草原沽源天鹅湖沽源闪电湖雾灵山
塞罕坝野三坡金山岭长城潘家口水库百草畔百里峡白洋淀白石山北戴河南戴河御道口
山东:日照渔家乐蓬莱渔家长岛渔家青岛渔家南隍城岛
辽宁:东戴河电厂海滨止锚湾兴城海滨哈仙岛瓜皮岛海王九岛獐子岛广鹿岛大长山岛
安吉农家乐长兴农家乐临安农家乐富阳农家乐桐庐农家乐诸暨农家乐宁波农家乐杭州农家乐衢州农家乐辉腾锡勒草原农家院

浮来山

人关注过
(20)人
80%
的人去过
(5)人
20%
的人想去
以下为浮来山周边住宿推荐商家
  农家乐联盟欢迎您到浮来山来旅游,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日照浮来山_浮来山风景区_莒县浮来山景区_浮来山农家乐等信息。
  农家乐宣传热线: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关于[浮来山]的信息

  浮来山又称为浮丘,浮来山位于日照市莒县城西,距县城8公里。有三峰,北为“佛来峰”,西为“浮来峰”,南为“飞来峰”。三峰鼎峙而又拱围相连,唯东面略微开敞。三峰名称的由来,有神话传说:远古时代,有位神仙云游到此,见沭河一带土地肥美,碧水长流,桃红柳绿,景色宜人,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青山点缀。于是,他便从远处挟来一山安放在此。既“佛来峰”。后来水神漂游到此,见独峰耸立,孤单无侣,也施展法力,从水上漂来一山与佛来峰相依为伴,即“浮来峰”。两峰相联不成格局,一夜之间不知又从何处飞来一山,座落在两峰南面作为屏障,即“飞峰”。于是,三峰耸峙,如龙蟠虎踞,迤逦连绵。世代相传,人们把三峰统称浮来山。

  神话传说,原不足信,但从山上多次发现三叶虫化石和其他海生动物化石来看,说明早在4.9一4.4亿年前古生代奥陶纪,浮来山确实曾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沉积了深厚的岩层。由此可见,说浮来山由海上漂来,其实是不无根据的。浮来山虽无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但却以它特有的清雅灵秀之丰姿和得天独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的游人纷至沓来。

  定林寺与天下银杏第一树从山东坡踏上蜿蜒起伏的入山大道,两旁苍松翠柏,参天蔽日,密密匝匝,幽深蓊郁。顺道而上,便进入一个三峰环抱、幽密深邃的山坳。在峰回路转、树林荫翳中,千年古刹定林寺依山傍水,雄居于佛来峰下。顺石阶仰望,高高的山门上悬着一块黑色匾额,上书“定林寺”三个色大字,苍劲雄浑,庄严肃穆。寺的右侧立着一通石碑,上刻“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镌“刘勰故居”四个大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晚年循迹之地。

  定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南北长95米,宽52米,总面积为4940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向前后左右展开。大雄宝殿建筑雄伟,飞檐螭首,殿内原有如来佛和十八罗汉塑像,或立或坐,或仰或卧,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进得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株“天下第一银杏树”。它岿然屹立,枝叶参天,经国家林业部专家鉴定,此树实为“天下第一银杏树” 。

  几千年来,这棵古老的银杏树,虽经历风风雨雨,但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枝叶扶疏,生意盎然,冠如华盖,繁荫数亩,阳春开花,金秋献实,年复一年,生生不已。在炎夏之日,汗流涞背的游人,来到树下,顿感暑气尽消.最近几年,在树的主干上,仍常见生叶结果.蔚为古树奇观。

  古老的银杏,从古到今倍受推崇,《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讲到了它。印度尼西亚的刊物,对它进行了描述,并刊登了照片。1982年,联合国科教组织还向全世界播放了它的近影。巍巍银杏树,可谓身历古今,誉满中外。

  刘勰校经楼从银杏树下,进月洞门,有一所清雅小院,便是定林寺的中院。院内垂槐罩地,青桐参天。桐槐深处,有一幢二层小楼,玲珑有致,造型古朴。门匾上镌刻“校经楼”三字,为郭沫若1962年题;据《南史》载,定林寺经藏,勰所也”。此楼乃为当年刘勰校经藏书之处。刘勰于此,晨钟暮鼓之余,埋头校经,直至圆寂,埋骨塔林。浮丘塔林,不只代代相传,且有资料可证。据《高僧传》:“隋仁寿中岁,昙观奉敕送舍利于本州(莒州)定林寺。”明嘉靖《青州府志》、清嘉庆《莒州志》均有此类论述。可惜塔林为清康熙七年(公元l668年)大地震毁坏。后人哀悼,题咏崖壁:“铁佛悯莒归地府,彦和碑碎遗荒坟”。当年定林寺最后一位住持僧佛成(卒于1942年前后),在世时曾多次指点他的墓塔遗址就在寺西。每年清明节,和“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佛成总要至遗址前做佛事,以示纪念。

  校经楼现辟为“刘勰生平陈列馆”。馆内悬挂着黑白龙、王小古等著名画家创作的刘勰肖像,两边是著名文学史教授陆侃如撰写、蒋维崧手书的《刘勰生平》和《刘勰年表》,还陈列着《文心雕龙》的各种版本和当代研究文献及纪念文章。古今文人墨客来山瞻仰者,面对这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莫不肃然起敬。触景生情,追思怀古,写诗以颂者代代有人。

  1978牢,中国文联副主席陶钝专程前来瞻仰,思古感今,挥毫成联:“为寻古迹留鸿迹,几见文心向佛心。”字字凝炼,掷地有声,寓意深刻,耐入寻味。这确是符合刘勰提出的“衔华佩实”、“文质相称”的文学创作宗旨的。

  出校经楼院落,沿石阶北上,便来到第三进院落,即“三教堂”;三教者,儒、道、佛也。当年曾供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人牌位,现辟为《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专题陈列。

  救生泉与卧龙泉 定林寺南去数十步,有一山泉名“救生泉”,据莒志记载:清朝咸丰年间,捻军过莒,官兵迫杀,附近乡民入山避难,因水源不足,掘地尺许得此甘泉,故名。今在泉畔立有石碑,镌有“救生泉”三字。

  在柳桥西面的石壁之阴,还有一泉,泉畔石碑,镌“卧龙泉”三个大字。泉口呈方形,泉的内壁砌一石雕龙头。当年所以如此修砌和命名,是根据一则民间传说。据说昔年有条恶龙,能呼风唤雨,伤害浮来百姓。浮丘公怒,乃将恶龙压在浮来山下,此泉为头.朝阳观“龙泉”为尾。浮丘公勒其永远吐水,造福山民。

  朝阳观和莒子墓出定林寺沿盘山路西行东北折,可到达“朝阳观”。朝阳观原名“龙泉寺”,因旁有龙泉而得名。据说唐代初年,僧道相争,道教得胜。便改名朝阳观。此观三面环山,一面向阳,是一藏风聚气的山坳。传说此观当年香火旺盛。观东有“龙泉”,因百姓在此祈雨得名。泉水清沏旺盛,干旱不涸,泉下砌一水池,用以蓄水。

  从朝阳观北去里许,有一座山丘似的坟墓,系用黄土层层夯成。墓呈方形,边长150米,高30米,占地34亩,这就是莒子墓。


 本页关键词:浮来山
------分隔线----------------------------
发表评论
以下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家乐联盟网的观点或立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浮来山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