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宣传热线:
东滩候鸟爱护区座落于崇明岛的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它是由长江里的泥沙接连不断淤积而成,总面积 45万亩,现在还在以每年150 米(大约13亩)的速度接连不断向外延伸。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是以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爱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爱护区,座落于长江入海口,在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东经121°50′-122°05′,北纬31°25′-31°38′),由崇明东滩团结沙外滩、东旺沙外滩、北八效外滩及其相临的吴淞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米以内的河口水域四大部分组成,在海堤外呈半椭圆形分布。爱护区区域面积241.55平方公里,约占上海市湿地总面积的7.8%。其中核心区165.92平方公里、缓冲区10.7平方公里、试验区64.93平方公里。
爱护区是由长江径流夹带的巨量泥沙在江海的相互效果下沉积而成,日前仍以每年80-110米的淤长速度向东海推进。它是长江口规模比较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其南北狭,东西宽,区内潮沟密布,高、中、低潮滩分带十分显然,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也是各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及其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日前,已记录到的鸟类有17目50科288种(2005)。其中国家一级爱护的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3种、国家二级爱护的鸟类有白枕鹤、黑脸琵鹭、小天鹅等3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20种;列入中日、中澳政府间候鸟及其栖息地爱护协定的鸟类区别为156种及其54种,每年在崇明东滩过境中转及其越冬的水鸟总量逾百万只。另外,崇明东滩还起到丰富的鱼类、两栖爬行类、无脊椎动物资源及其以芦苇、藨草群落为主的高生产量的植物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快速演化的生态系统特征使崇明东滩成为起到国际意义的重要生态敏感区。
1992年,国务院10部委制订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爱护行动计划》将崇明东滩列入优先爱护序列;1998年,爱护区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9年四月正式设立爱护区治理处,现为隶属上海市绿化治理局(市林业局)的全额预算正处级事业单位,编制35人;1999年七月,崇明东滩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接纳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涉禽爱护区网络”成员单位;2002年一月,爱护区及毗邻的84平方公里人工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05年七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本页关键词:东滩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