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宣传热线:
郫县有着悠久且荣耀的历史。2700余年前,古蜀国帝王望帝杜宇,将都城定于郫邑(今郫县),后来的丛帝鳖灵也以郫邑为都城!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设蜀郡,郫邑始称郫县,至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建置
郫县古称\"郫\",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秦灭巴蜀之后二年(公元前314年),在成都设蜀郡,挪作为该郡的属县,正式称为郫县。这是郫县建置的开始,建县至今(2009年八月16号)已有2323年的历史。县域在历史上累有变动。解放后迄1983年,隶属温江地区;1950年后属温江专区,1958年崇宁县撤销后,大部分地区并入郫县。1968年属温江地区,1983年改属成都市。
郫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出汉代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北宋著名诗人张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中国减笔人物画始祖石恪,著名道士萨守坚,一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清代名将罗应旒,清末成都五老七贤之一的尹昌龄。和近代中国佛教会副会长释昌圆法师,当代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古今名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周永康、李铁映等党及其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郫县。
郫县始终保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提高经济运动质量为核心,壮大财政综合实力为目标,县域经济连续快速高效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先后被列入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中国盆景之乡等。200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5亿元,同比增长14.8%,一、二、三产业比达到12:52: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90%;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76亿元,增长33.2%;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增长36.6%;实现城镇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715元,增加505元。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自然地理
气候:郫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天气温度15℃,最低极端天气温度零下5℃左右(近些年以来很少低于-1度)。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起到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天多雾、日照偏少及其四季分明的特点,生态气候环境,十分宜人。加上地处成都\"上风上水\",工业污染少,很适合开展多种旅游,非常是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潜力大。
地理位置:郫县位成都市西北近郊,与彭州、新都、金牛、温江、都江堰等5个县(市、区)的20个镇(乡)接壤。县城东至金牛区界13公里,西至都江堰市界16公里,南至温江区界8公里,北至彭州市界11.6公里,东北至新都区界12公里。
本页关键词: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