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宣传热线:
怒江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公路里程638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52%,白族占28%;怒族占6%;普米族占3%;独龙族占1%。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阔时”、“鲜花”、“卡雀娃”等众多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1954年由丽江专区析出泸水、碧江、福贡、贡山4县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6年成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957年改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但直至1973年,均由丽江地区代管,兰坪县由丽江专区划入。1961年我国政府根据《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收回的片马地区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管辖。
怒江州以其山雄川秀、民风朴实、特色明显向世人展现一个独具魅力的世界。到怒江旅游,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峡谷、高黎贡山、丙中洛、碧罗雪山、石月亮、听命湖不可不游。
怒江第一湾——位于丙中洛坝子南部,距县城40公里。怒江流经孜当村附近时,
沿着怒江大峡谷寻找世外桃源本是由北向南流,但被王期岩挡住,只好由东向西流,流出300多米后,又被打拉大陡坡挡住了去路,它又调头由西向东急转而过,再次流经王期岩时,又被挡住去路,只好向南流去,江水多次被挡,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大弯,俗称怒江第一湾。这里江面海拔1710米,座落在三面环水之中的坎桶村,高出怒江50多米,地势开阔,风光绮丽,人称世外桃源。桃花岛——位于丙中洛坝子东面的扎拉桶村,因怒江环绕,成半岛状,岛上桃花甚多,故名。该村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桃花节。
双拉怒寨风光——位于丙中洛双拉村,距县城39公里,有茶腊和小茶腊两村,分居怒江两岸,有茶腊吊桥相连,该村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怒族习俗,被列为云南省省级怒族文化一级保护区。
贡当神山——位于丙中洛坝子南面,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一。贡当,意为白色的狮子,因山形酷似狮子,岩石全是乳白色的羊脂玉大理石,故名。可坐车上山观景,山上山花烂漫,风景优美,可观看象屏风、仙女峰、仙人洞,还可一览无余地观看丙中洛坝子和气势磅礴的怒江第一湾。
嘎瓦嘎普峰——意为高大的雪山,又称作楚鹿腊卡峰,位于丙中洛坝子西南,海拔5128米,是高黎贡山山脉海拔最高的山峰。该山终年积雪,有长约3公里的现代悬冰川,冰舌前缘下伸到海拔4000米处。居住在山峰两边的独龙族和怒族均将此山视为自己始祖的发祥地而顶礼膜拜,藏族群众将其列为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在丙中洛,这座高傲的雪山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看到。此次旅游,我运气不佳,恰遇丙中洛阴雨连绵,恨不能亲眼目睹此峰真容。
深谷中的人家普化寺——又名飞来寺,位于丙中洛坝子中间,该寺首建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为西藏松娄(又译作松塔)喇嘛所建,取名飞来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兰雀治格通过民间募捐集资,进行扩建,取名普化寺。
重丁教堂——位于丙中洛坝子东面的重丁村(又译作甲生村),为天主教堂,始建于1905年。
石门关——又名纳依强,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位于丙中洛坝子的北端,因怒江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地势险要,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怒江通往西藏的北大门。
那恰洛峡谷——位于丙中洛乡北部的秋那桶村,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转换地貌地带,地形独特,风光优美,是怒江峡谷中比较大最美的峡谷,全长65公里,由此峡谷北上可抵西藏。
本页关键词: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