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宣传热线:
前童拥有完整古建筑群,灿烂人文景观及其优美自然风光等丰富旅游资源,前童已基本构成了以传统建筑风貌及其民间生活为特色的历史文化爱护区,爱护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区、梁皇山风景区、石泄龙吟景区及其福泉山景区四大旅游景点,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一段美轮美奂的江南丝竹调。前童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善和人才辈出而举世闻名,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至2005年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这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白溪水缘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为江南集镇独特之奇观。八卦水系,哗哗鸣唱,幽幽潜行,流遍家家户户,不是水乡,胜似水乡。前童镇西北与东南边境群山环列,西北边境之梁皇山主峰海拔768.2米。中部为平洋。主要溪流有白溪及其梁皇溪。白溪由西面岔路镇进入境内,流经前童村前,然后东出竹林村。梁皇溪源出梁皇山东南麓,经前童村后,迂回至竹林村后,汇于白溪。梁皇山南麓有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之梁皇寺(崇福寺)。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过梁皇山。前童南岙山麓有明初儒士童伯礼营建之石镜精舍,方孝孺曾在此讲学。塔山、鹿山峙立东西两侧,景色秀媚。孝女湖、庙湖、致思厅、学士桥、南宫庙等古迹,今尚存。明初方孝孺所设计之童氏宗祠建筑,仍大致完好。明洪武年间所建的宗祠,已导致省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及其大众的欣赏。鹿山有革命烈士墓及碑亭。
前童历代人才辈出。在科举时代,前童有功名者200余人,近代史上人才辈出,其中有25岁任浙江暂时都督的童保暄。整个前童镇有村古、民朴、泉神、山秀的特色。竹林村浙江樟树王、南岙方孝孺手植柏等名木古树弥足珍贵,神奇的连头药泉令人惊叹,巧夺天工的工艺珍品选进了北京故宫及其人民大会堂,梁皇山为徐霞客写游记的首站,风光秀媚的鹿山、塔山、石镜山吸引着四方游人。境内东北覆船山之巅有福全寺。有王槐秋领导的浙东游击队“铁流”纪念馆。福全寺与附近莲头山为该县旅游胜地。2007年六月,前童镇荣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完整的古建筑群
前童经历了760余年的发展,留下了一批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建筑群。这批古建筑群以古祠、旧宅及其老街为主体构成。其中童大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18年,占地1.2亩,檐头四注,两廊发阁,南设戏台,北存祀室。其他环村而筑的“俨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数十座小祠,区别建于明天启、清顺治、乾嘉年间,历经数百年轮廓依然。古祠周围是黛青粉墙的道地(四合院),“群峰簪笏”、“职思其居”、“欣所寄”等40余个道地,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清代乾嘉年间的风貌。
灿烂的人文景观
前童素称“诗礼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筑“石镜精舍”,以聚六经群书数百千卷,礼聘方孝孺先生课教子弟,开启文明。自此,“读书不求闻达,亦足变化气质”,便成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谨节堂”、“聚书楼”、“集贤斋”、“天、尺木草堂”、“鹿鸣山房”、“德邻书院”,一座座充满文化内涵的明清时期书院相继建立。从这里,仅童氏获取功名者202人。至2005年一张张贴在厅堂里壁的中举捷报仍清楚可辨。文化上的先着,造就了追求光明及其知识的民风。辛亥革命浙江省首任暂时都督童保暄、民国及其建国后首任县长,均出自该村。截至2005年,该镇共有教授、书画家、作家、表演艺术家、医学家、高级工程师等百余人,博士6名。
优美的自然风光
前童北依梁皇山,南临白溪水,塔山、鹿山两景点缀东西,是一座山环水绕的江南集镇典型。镇前镇后,古木掩映,镇北三棵古杏树,已逾千年树龄;村南金桂植于元代,古镜精舍六株古柏为明代大儒方孝孺亲手栽培。更奇特的是,千余户人家的集镇布局别致,清澈见底的白溪水由渠入镇,家家绕水,户户贯流,最终回灌田园,虽非水乡,胜似水乡。
本页关键词:前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