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海山生活民宿临靠五岙里,海边风光晴好,游人在不远处等待潮退——金沙滩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游人们发出欢呼声。在不远处,十余艘渔船泊于码头内,剩下的视野里,风光则都是浩瀚大海。 海山生活度假村在五岙顶上,游客需要沿着石阶拾阶而上——推门而入便是一个太阳房,大片透明的玻璃窗倚海而建,大片海景便可观赏;头顶是横条式的半开放式屋顶,有阳光的日子,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绝佳的日光房。 现在海山生活,依旧保存着原先石屋的风貌。4栋石屋房是原先这里渔民世世代代栖息之地,还有边上几栋石屋,海山生活最终也进行修缮,然后改装成独具匠心的客房。 主体建筑是一排旧时石屋,有5扇门窗——这原先是5户人家,现在成了一个酒吧式的会所,设置了各式齐全的娱乐设备,台球桌、茶室、投影、书架,整个氛围趋于闲适安静,客人也能够各取所需。 粗粝石墙上的灯是海螺做的,屋橼上垂下的吊灯是船浮做的,靠窗那一排排厚重的木桌是用旧船板榫卯而成的,桌上有几艘渔船的模型,展台的对面墙上是一个鲎壳脸谱,这是陈祥来先生的作品。 这位石塘土生土长的陈祥来先生,很早就获得了“渔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描画的鲎壳脸谱作品300多幅,没有一幅重复,多数都已被世界各地的买家收藏。 鲎壳是陈祥来自我送上门来的。姜坚滨说,2015年四月二十三日,海山生活开业时,陈祥来赶来捧场。看过石屋改造后的模样后,这位艺术家送来了这副鲎壳脸谱——鲎壳匹配石屋的风格——它好像就应当属于这里。 姜坚滨的心也是属于这里的。他有大海的情结,在姜坚滨的内心里,他一直爱好大海,爱好垂钓,爱好吃海鲜。 八年前,一直在温岭市区打拼生意的姜坚滨有一天蓦地决定,他要过自我想过的日子。这位50岁左右的生意人,割舍掉手上的一些生意和事务后就跑到石塘,选中五岙里南面一栋石屋,买下,装修之后就入住了。 姜坚滨时常邀约三四个好友,垂钓闲谈,在这里,他享受阳光洒下的惬意,凭栏看海的悠闲,还有一种慢下来的人生生活。 石塘人捕鱼而生。在更早些的年代,石塘男性们出海,女性们在家带着儿童。假如海上遇难,则罕有幸存,期盼良人归来的渔村又多被称为“寡妇村”。而囿于一隅的石屋们则是渔村深邃的暗喻,它们伴随时光流转,静静面朝大海,等待归港的渔船。 如今的渔港古村,后来打通了通往内陆世界的隧道。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生存,渔人的后代大多上岸,出走打拼。石屋就只剩下老人们留守,“老人没有了,石屋也就死了。” 姜坚滨对石屋情有独钟,不光自我买下来住的那栋,还看中其他石屋。“当时这些石屋很破旧,有些甚至几千元就能够买下。周围的人也不太理解,为啥我会买这种老房子。”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姜坚滨和许多过往石塘的人们发觉,这些沉寂的石屋,慢慢成为最能代表古老海山生活的文化名片,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生态,这给长久伫立对视过石屋的人一种新的启示: 怎么样让石屋焕发新生,怎么样让新一代人走进石屋。怀旧和发展原来能够不悖,姜坚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萧瑟、荒凉的老石屋将会走出它们的冬季,完成漂亮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