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乡村酒店 优化农家乐高品质形态 刚刚迈入新世纪,市场开放化程度越来越大,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了。郫都区农科村村主任侯云秀回顾起郫都农家乐发展高峰时期坦言,从最初的“一花引得百花开”到千禧年时期的“墙内开花墙外香”,郫都农家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0年以后,跟随成都附近周围农家乐市场群雄奋起,国内各地乡村旅游生气勃勃,农家乐竞争激烈。“过去村里偏重于发展农家乐的规模,而忽视了品质,仅仅靠饭桌、牌桌的‘两桌经济’和卖花卉盆景苗木,已经构不成对游客的吸引了,农家乐需要品质的提高。”侯云秀说。 怎么样擦亮“中国农家乐发源地”这块金字招牌,让农家乐再创辉煌,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功效配套,饮食上明显农家特色、乡村风味;环境营造明显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和住宿条件尽可能与酒店接轨。”侯云秀推荐到,跟随农科村向景区规范化治理,农家乐也随之提档升级。 “以前住农家乐都是家庭式服务,30元一个床位,一间房摆4个床铺,买卖好的时候要挤下6个人。”说起农家乐的改变,侯云秀侃侃而谈:“升级后的农家乐通过引入主题乡村酒店、评定‘星级农家乐’等方法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同时,还通过培训宣讲、参观考察、典型推广、治理公司引进、标准化运动等途径提高建设经营质量。” “我们还在国内率先推行乡村酒店星级评定,推出了首批11家乡村酒店,还先后涌现出多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侯云秀笑说,假如说安徽的小岗村开启了中国乡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先河,那么郫都的农家乐则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资源利用的重大创新,吹响了中国乡村现代服务业的号角。 |